您的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6)已过时。据了解IE6有非常多的安全漏洞并可能不能显示某些功能和正常显示网站。了解如何更新您的浏览器
X
日志

学费时代:不是创新太多,而是思考太少

记得北京地铁里有个非法刊物的笑话,就是“刘德华”因为各种原因的死讯,你早上听见叫卖者喊他死了,晚上你可以听到他复活的消息,每天死最少一遍。你还别说,开始还真的有人信,这就是信息传播不对等时代的真实。随着互联网在生活基本需求的普及和终端智能化的趋势,社交平台开始热门,这是个发展规律,早年间社交平台也是有的,但是基于终端限制,还是属于一定人群的行为。如今,连我家老爷子也通过手机看孙子留言了,社交平台广泛化就成了现实,而这个现实,让以前只有专业人群才能涉及的互联网创业成为一些人群群体里所宣扬的全民产业。于是互联网产业效应被无限放大,门槛被无限缩小。

事实真的如此么?实际上,大量非专业人群的涌入只给市场带来两种变化,一种是提供基础服务的idc行业分化,一度被认为是托拉斯行为的个体云计算得以概念化甚至成为投资热点,基础idc市场被压制甚至停运(作为个体参与云计算无疑等于自行放弃数据主权,不早说云计算大数据的受益,这是开放行为,不因数据放在那为转移。真正的云计算不是你家的云给别人家的云设门槛。顺便鄙视一下那某强盗品牌和动物品牌)。另一个变化,就是市场行为趋向于无序化。在所谓全民互联网创业,特别是所谓微商出现之前,互联网是有自律性的,因为生存是发展的前提,无论是网民还是执业者,都是有火线机制的,政策与政府干预不是不存在,而是自律性调控下,大家还有道德的基本意识,甚至使得互联网的国家机器干预一直也处于某个水平线之下(可能有些方面意见对这个提法有不认同,但不属于我所特指的这个范畴)。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反驳说“那是因为参与人口基数少,存在的行业创新少”。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所谓创新从终端发展和应用方式上的确有更新,但是这些年对于互联网运营为核心的线上创新方式少之又少,单纯的说,基本上除了快餐式的微博社交,还有专注于手机单终端应用的微信短期针对移动通讯方式的扩展式替代(语音和图像未来式通讯变革的基础模式)之外,知乎算半个(限于受众基础)。其他不及数据量的则不计。而这些所谓创新其实更多是一种演变,微博其实经历了短平快,又在扩容改造数据涵盖和信息表达方式。微信除了语音和视频通讯短期替代作用外,朋友圈就是个个人空间,论社交的集散作用还不及微博(短期效应解决不了封闭性圈子与开放性圈子的差异性)。然而公众号。。。呵呵,除了码农们早已习惯的第三方开放接口外,手机终端化免除了app打包这个步骤是唯一让人觉得实用的理由,至于发布方式本身。。。我想喊“自媒体”的童鞋,当年博客,邮件订阅一定玩得少了。所谓新闻源订阅可能都无缘相见,其实这些一直存在。

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真相,这时代唯一的创新其实就是生造词,一群又一群在现实市场经济投机找不到存在感的人通过互联网普及找到了新的投机海洋,移动互联网,微商,全民分销,移动创业,新媒体,自媒体。弄得好像互联网换个终端上就连基因属性都变了一样,好像街头丛林游击队把假冒伪劣卖到微信上就成了商业的中流砥柱了一样。诚然,信息加速,必然 提升市场交易速度,电商就是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交互加速了它的吞吐量和交易速度。那是互联网一直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所谓新时代创新没有必然联系。更不要说任何市场行为,诚信守则都是必要原则。

其实,这就如同各种所谓的“自媒体”,“微商”创新一样,都是这种明显不良和畸形的互联网市场短期效应下的怪胎。例如所谓的做号集团,疯狂地制造和购买各种所谓粉丝号,不过是博客二次改头换面重出江湖,以公众号为名的认证先行等于是诚信背书先行,内容质量成为认证先行下的账号价值第二佐证。加上对恶趣味的迎合,一味强调订阅量和点击量,公众号内容质量指数其实很低,像刘德华死了无数遍的事情又在互联网上通过公众号文章的方式不断变身,其效应无非就是用来吸引点击,先放下标题党引点击这种不入流的行为不谈。光说点击量,我想做过站长的人都经历过作站,做内容,追求点击量,复制内容,作弊点击量,恢复理性踏实做内容做创新,得到受众认可的过程。单纯用点击阅读量来作为价值参考在站长圈内几乎就是不入流的(不了解的人可以了解一下pr值的概念)。至于关注粉丝数。。。天哪玩过微博的人还不知道单纯追求粉丝是什么概念吗?

说到这,显然这些拿着老招数折腾鼓吹所谓新时代、新手段的半路出家的“自媒体”集团,迎合和忽悠的,就是那些当初对互联网一无所知,如今仍对互联网一无所知,甚至连基本传播学都一无所知的人,早在十几年前,广告业界,特别是互联网业界就在专注于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营销。单纯覆盖率早已不是一个合格的传播指标。受众体验才决定了一个传播渠道的价值。然而这几年的浑水可以说除了几个托拉斯级数据持有量增长之外,几乎互联网认知度在整体呈短期退步现象,一来拜部分对互联网认知几乎是文盲级别的媒体恐慌性炒作(一个自己在新时期都混不下去的媒体能对这个时期有什么正确的评判和认知?),一方面是拜国内已经占主导地位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市场与社会责任感所赐,除了顾着自我爆发式增长,他们也在借助忽悠的节奏来建立自己的私有大数据市场。例如某云计算,打着共享旗号,甚至让一些地方政府在参与其私有大数据的建设,最终转化成他的商业情报助长他电商平台的无限度扩张。

这就是当下互联网的乱局,恰恰这证明了互联网全民化常识普及的不足,虚火早晚要过去,买单者也必然会为其买单,例如很多传统行业的成功者盲目投资介入互联网产业,甚至大批量的人被所谓移动互联网的噱头所鼓动,做出不基于独立数据平台和全端web框架的单一性移动app产品,大浪淘沙,短短几年,就有大量企业家的资金被消耗在其中毫无收获(参考去年到今年的app广告,有些甚至连域名都不做了,荒谬至极)。在现实生意中,这些企业家或许都懂得要把市场资源和方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在互联网市场中,仅仅是概念问题,就让他们如同毫无抵抗力的孩子一样,被忽悠着消耗着,互联网市场信誉也在不断在透支。这才是可悲的现实。

提起传播,前段时间招待几位宣传口和相关行业的朋友,他们中竟然有人在大谈直播网红,并声称要花大价钱培养网红靠直播来带动自己的产品产业推广。还把这个称作与时俱进,我在一旁听得毛骨悚然,恶趣味和低俗化炒作,我们原以为在芙蓉姐姐,凤姐之后就够了,当下市场反应也说明了这种方式的不良效应。更不要说作为代表主流传播界的资本和渠道,就不应该不懂得公众价值观是不可能单纯靠个体恶趣味所影响的。从最初的九聊喷房,到视频聊天麦房,到一度严打的美女主播色情陪聊,再到现在换个app身份就大行其道,换汤不换药的直播聊天室,恶俗未改,甚至让互联网主流意识形态都不屑的东西竟被当做潮流模仿着,这如果不算是倒退,也就没有什么能称之为倒退了。

总而言之,市场有市场的选择,公众智商是有公断。短期乱像不过就是需要一笔不菲的学费。互联网大鳄们忙着吞食,操闲心的只有我们这号散人。祝这个时代的人们多一点思考多一点理智吧。

发表评论  

名称*

邮箱*

网站

提交评论